近年来,南京栖霞高新区以党建为“红色引擎”,推动校企“双向奔赴”,构建起党建引领、产教融合、创新协同的发展新格局。2024年,园区企业共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,转化高校院所专利近80件,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家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织密组织网络,构建校企协同“新机制”
栖霞高新区坚持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,以“组织力”激活校企合作内生动力。牵头组织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等8所高校院系与翔晟信息、星宇芯联等8家重点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,明确“组织共建、人才共育、项目共研”合作框架,推动校企党组织定期互访、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。围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主导产业,牵头南京医科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等7家高校和开元医药、华威医药、恒道医药等19家链上企业建立党组织联席会制度,形成校企“需求清单—资源清单—项目清单”对接机制。
贯通人才链条,打造产教融合“新生态”
园区以党建为纽带,构建“引才—育才—用才”全链条服务体系。2024年组织奥斯汀光电、汉欣医药等83家园区企业走进高校开展专场招聘,提供岗位超300个,吸引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1500余人;举办“智汇栖霞、载梦启航”大创赛事,吸引405个项目参赛,15个优秀项目落户园区,其中两个项目获评第十二届“赢在南京”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一、二等奖。深化“科技副总”与“产业教授”互聘机制,共计12名高校专家赴园区企业担任技术顾问,12名企业高管担任高校产业导师。多家高校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,如:东交智控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“智慧工地与管控实训中心”;恒道药业与南师大生科院共建“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”;百绿园林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“百绿创新班”等,累计培养应用型人才近400名。
激活创新动能,释放成果转化“新势能”
栖霞高新区聚焦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,以党建赋能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。建立“三站三中心”18家、其中省级2家,带动园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家、省级瞪羚企业12家。以园区知识产权联盟为依托,加强线上供需对接,累计服务在园企业100余家,高校专利供给信息达22985条,为企业精准匹配、推送信息12487条,促成高校成果转让合同金额超3000万元,其中汉欣医药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500万元的多肽分子专利技术转让协议,预计为企业创造过亿产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