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高新区成立于2017年12月,总占地面积5.35平方公里,园区采取“一区多园”的管理模式,由紫东国际创意园、生命科技创新园、金港科创园、仙林智谷四大直管区及马群科技园、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园、南大科学园、十月公社科技创业园、东南大学科技园栖霞园区、南京尧化科创中心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、仙林高创中心八个协同园区组成。
近年来,高新区紧紧围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两大主导产业开展一系列固链、强链、补链、延链工作。四个直管区各具产业特色,紫东国际创意园占地1000亩,总建筑面积约65.4万平方米,以人工智能、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,为企业人才带来生产、生态、生活“三生融合”的全新体验。生命科技创新园占地675亩,总建筑面积约78.2万平方米,目前已形成了创新药物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销售、医药与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的产业特色。金港科创园占地近245亩,总建筑面积约35.1万平方米,以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节能环保、科技服务为产业重点,是江苏首批国家级“苗圃-孵化器-加速器”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示范单位。仙林智谷占地905亩,总规划建筑面积约78.2万平方米,重点打造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软件产业集群。
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、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、江苏双创示范基地、江苏省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、江苏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园、江苏省海智基地、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、南京市瞪羚企业培育优秀载体、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荣誉称号。
2024年,栖霞高新区(含协同区)实现总营收约780亿元,累计培育高企548家,科小725家,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7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45家,省级潜在独角兽4家、瞪羚企业18家,市级培育独角兽12家、瞪羚企业33家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个,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个,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9个,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,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。英田光学、开元医药、华威医药、达科信息、红衫生物等一批行业冠军企业在园区落户,集聚图灵奖获得者、两院院士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50余名。
截至2024年底,直管区累计注册企业10217家,实际入驻企业1136家。高新技术企业217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415家,规上企业257家,市级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,瞪羚企业24家,上市企业1家,挂牌企业36家,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1305件,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,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3家,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,市级以上众创孵化平台22家,其中国家级孵化平台6家。共设立基金6支,基金总规模16.9亿元,对外投资企业96家,其中已上市的企业2家(南京商络电子和青岛森麒麟)。截至2024年底,直管区培育年税收1000万以上企业15家,500万以上企业33家。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近百亿元,聚集近400家企业(代表企业:南京华威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江苏开元医药有限公司、南京恒道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;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总产值近百亿元,聚集300余家企业(代表企业: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苏思行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苏达科信息有限公司、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(南京)有限公司)。